從一個反面應用開始 http://hb.cma.gov.cn/xwzx/gzdt/202108/t20210810_3725452.html 剛剛上大氣測計聽老師說到 中國有在利用人工增雨,去避免冰雹打傷菸葉。 目的不是直覺的「增加」,反而是「抑制」。 這讓我想到美國半世紀前的一個計畫 ——Project Stormfury Project Stormfury 美國在1962~1983年間,嘗試利用人工增雨,在颶風登陸前早一步消耗它。 他們假設: 若派飛機在颱風眼投入乾冰/碘化銀,削弱其初始颱風眼。 在原颱風眼的較外圍自然產生新颱風眼,之後颱風就會減弱或改變其路徑。 經過二十幾年的研究分析,計畫宣告失敗。 失敗的原因有兩個層面:科學與政治 科學上: 多年的觀測資料與研究分析,仍無法支持這個假說。 種雲對颶風結構的影響還是沒有定論 政治上: 實驗對象的颶風,一定多少有侵襲到陸地的。 這時候受災民眾會覺得,你們種雲實驗改變了颶風路徑,害我受災,難道不用負責嗎? 國內也就算了,颶風如果跑到別的國家呢?這就變成了外交問題 這類想以人類之力改變天氣或氣候的極端範例就是「地球工程」 地球工程 人類利用現代科技大規模地影響地球環境與氣候的工程學 地球工程的目的是要「減緩或扭轉全球暖化」 最常見的地球工程假想,有兩大類。 第一類:溫室氣體清除 碳捕獲與封存 往海洋施肥(增加初級生產力吸碳) 增加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丟一堆石灰到海裡) 第二類:太陽輻射管理 減少進入量:地日間宇宙放大量鏡子 增加反射量:發射硫酸鹽氣膠/碳酸鈣粉末到平流層、海面增雲 這些天馬行空的主張,被部分人捧為全球暖化的最終解藥。 但也有人認為,地球工程會帶來無法預期的災難,而且這樣的假想容易讓人類錯失 腳踏實地減碳的機會。 不過至少兩邊都認同 全球暖化是無可躲避的真正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