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熱的夏天到了,如果沒有疫情真想前往溫帶國家避暑。但是就在上個星期,位於溫帶的加拿大卑詩省,卻遭逢破紀錄的史上最高溫,49度!!是確確實實的攝氏溫標!也就是說這個緯度跟西歐一樣高的地方,在罕見熱浪的侵襲下,居然比同時期的杜拜還要熱!當地的歷史氣溫紀錄,就這麼被輕輕鬆鬆地打爆了,看看這個差距吧!>49度!!是確確實實的攝氏溫標!也就是說這個緯度跟西歐一樣高的地方,在罕見熱浪的侵襲下,居然比同時期的杜拜還要熱!當地的歷史氣溫紀錄,就這麼被輕輕鬆鬆地打爆了,看看這個差距吧! 資料來源:BBC 在這場變態的熱浪之下,人們紛紛前往海邊、游泳池與開空調的活動中心避暑,這並不是大家找到可以爽吹冷氣一整天的理由,而是人體暴露在比體溫還高的氣溫之下更容易中暑。但難過的是,在熱浪期間猝死的人數也是以往的數倍。熱浪不僅造成各地的柏油路、車窗爆裂,也促成各地旱季野火的蔓延,約有千人逃難躲避野火的侵襲。幸好目前還大多是5英畝以下的小火災,消防隊還可以控制它們,但是火災也可能伴隨火積雨雲(pyrocumulonimbus clouds)與密集的閃電。光是在6/30日至7/1日的一天之內,就錄得超過70萬起的閃電,是往年紀錄的將近10倍!這些閃電近期可能再度引起更多火災,即使熱浪已經結束了,也千萬不能大意呀。 當時發生了什麼事? Three words will describe weather for inland areas this weekend into early next week … HOT, VERY HOT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office in Portland. 這次的熱浪成因非常特別,有些人認為是數千年才會發生一次的罕見現象。過去或許從來沒有這麼誇張的氣象紀錄,幸好我們還是能預測這次天災,及早準備應變措施。就在熱浪發生的六天前,美國國家氣象局早已發布警告,當地將出現特別極端的高溫,並在推特上發布熱浪來襲的防災指引,包括睡前把窗戶打開、盡量在外面煮飯等等。 來源:NWS Seattle推特 ####那他們是怎麼看出來的呢? 原本向東吹拂的噴射氣流(jet stream),彎曲成了希臘字母OMEGA(Ω)的形狀。被包在裏頭的乾空氣,受太陽加熱升溫的速度特別快,但是這些熱量散不出去,只好一直累積,一直累積,就跟煮飯時蓋上鍋蓋可以保溫一樣,也就是熱蓋效應(heat dome)啦!而洛磯山東側的背風面更會加劇增溫的速度。 (關於噴射氣流的形成機制,期待大氣的各位電神們再來詳談啦。) 來源:NASA 我們還可從NOAA(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發布的地面天氣圖中看出端倪。從6/25開始,加拿大西部出現一個逐漸東移的高壓,在往後的兩天之內,美國西北部、加拿大卑詩省等地區由於熱蓋效應(heat dome)連續打破高溫的歷史紀錄。高壓一直持續到7月初,在哈德遜灣(Hudson Bay)附近消散,這場世紀最猛的熱浪終於畫下句點。 圖片資料來源:Daily Weather maps ####科普時間----甚麼是熱蓋效應(heat dome) Sometimes, the scorching heat is ensnared in what is called a heat dome. This happens when strong, high-pressure atmospheric conditions combine with influences from La Niña, creating vast areas of sweltering heat that gets trapped under the high-pressure "dome." ----NOAA 當北半期正值夏季時,高壓壟罩在北太平洋的上空,向外福散的氣流,在極地氣旋帶與高緯密度大的冷空氣輻合,也就是噴射氣流的所在地。若此時有來自對流層頂部的空氣作用,熱空氣不易產生對流,不易於熱量的擴散,就像是被鍋蓋蓋住一般。通常熱蓋效應是反聖嬰現象與高壓暖空氣的作用下形成。可以參考這部影片,對於熱蓋效應有更詳細的解說。 參考連結與延伸閱讀 Weather Service warns of ‘dangerous’ and ‘historic’ heat wave in Pacific Northwest 美國加拿大熱浪:6張圖表讓你秒懂什麼是「熱蓋現象」 What is a heat dome? (noaa.gov) Pacific Northwest bakes under once-in-a-millennium heat d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