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央地科院學士班第二屆的學生 這篇文將會介紹我目前對該系的了解 只是我已經轉到大氣系,2022後請斟酌參考。 ## 概略 --- 地球科學學院學士班,通常簡稱「地科學士」、「地科院學士班」。 注重跨領域與專題導向 官方介紹可參考:地球科學學院學士班招生說明 必修 每屆必修畢業規定可參考:地科院學士班應修科目表(下圖擷取自110應修科目表) 上圖的地球系統必修課群,要任選25學分以上。 內含(筆者自定義的)大氣相關10學分、太空11學分、水海相關14學分、地質地物相關17學分 這意味者你不可能只修大氣系或只修太空系的課,地科系開的課倒是可以單獨滿足上圖的25學分。 另外還有類似機制的科學能力課群(數理程繪)、跨域課群(專題相關),詳見應修科目表的備註。 地科院內跨域選課是本系的賣點之一,但事實並不那麼美好。 - 課程規劃狀況多 必修的**研究計畫寫作**時段撞**大氣熱力學**,院辦這幾年卻消極不處裡,只要主走大氣的學生考慮大三再修大熱。 第一屆學生時,**大一體育**撞**普通地質學**,不少人大二才修普地。到第二屆此問題有被修正了,可惜大氣熱力學還沒等到同等待遇。 - 地科院自由選? 地科院內的課程,只要年級合適是都能修沒錯。但不少課程因為選課系統分發條件沒有考慮到我們,須人工請院辦加選,且選課分發順序肯定排在地科,大氣,太空本系後面。 專題研究 本系除了跨域修課,最重要的就是大學畢業前要完成一個專題研究。 大二上以前要自己找一位地科院的老師當導師(通常大一寒假就會希望你找好),那位導師會輔導你選課、帶你走完大學專題研究。 有人換過導師,也有人簽多位共導,基本看個人的研究興趣。 【專題相關課程】 **地球系統專題導論:**大一上 / 1學分 每周1位地科院各系老師概略介紹其研究內容 **大氣專題導論:**大一上 / 2學分 每周1~2位大氣系老師概略介紹其研究內容,專題研究想走大氣的同學強烈建議選修這門課。 **研究計畫寫作:**大二下 / 1學分 這門課我還沒上過不好說,大概是教你研究計畫寫作方式,實際寫作專題計畫書時還是要找自己的指導教授為主。 這邊有110學年下學期之首周簡介PPT可供參考 導師所開設之專題課程: 看你選哪個導師,正常會有對應多學期的專題討論課。 【專題制度目前的潛在問題】 缺乏溝通、師生認知不足 到第三屆入學後,班主任才首次提出較明確的專題制度規劃。 地科院有些老師到被學生找當專題指導老師的時候,還沒了解學士班專題制度。 地科院各系原本就有開的專題相關課程,至今仍無法完善整合進地科院學士班的專題制度。地科水海的老師自己認為的學士班專題規劃,恐怕跟大氣太空的老師的想像 仍有不小落差。 我大一寒假選完導師後,到大二上結束前只有做一些程式練習跟指定文獻閱讀,也有其他人會接觸研究室的一些事務。 我這屆選大氣系導師的同學到二上都還沒有修過導師開的專題課學分,這也跟前面提到的問題有關,各系老師們對專題規劃的想像有落差。 ## 一些大一課程 --- **數理相關:**微積分、普物、向量分析、程式語言(Fortran/Matlab/GrADS/Python) **地科相關:**普通地質學、大氣科學通論、大氣科學概論(後兩門都是在教Meteorology Today這本書) 微積分: 影音推薦:交大莊重 https://tinyurl.com/36jv4znm 課本推薦:任一本主流原文課本、微積分學習要訣 普物: 課本推薦:任一本主流原文課本、大學物理學精要 程式語言: 書本推薦:Fortran95**(彭國倫)、精通Python(Bill Lubanovic)、Python for Data Analysis: Data Wrangling with pandas, NumPy, and Jupyter(Wes McKinney)** 網路資源:Linux(鳥哥的Linux私房菜) 備註 選填校系別一知半解地照分數填進來,不適應本科又轉不出去的大有人在。 歡迎留言討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