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天體,每週一帶你探索一個天體的故事★ 2022年3月28日 閱讀更多★每周一天體★系列 #M30 類 型:球狀星團 位 置:魔羯座 視星等:7.7 距 離:8.3kpc 有人有參加梅西爾馬拉松的經驗嗎?筆者上週末去了小笠原,但雲量太多覆蓋了整片夜空,完全無法進行觀測,非常可惜。梅西爾馬拉松的目的是在一整個晚上不用電子輔助設備找出梅西爾星表中的110個天體,這些天體在夜空中的分布恰好有個缺口在春分點附近,因此當太陽運行到春分點時,有機會在一整個晚上觀測到所有梅西爾天體。在臺灣每名選手自己的練習方式和觀測計畫都不同,但是最後一個觀測目標通常都是M30,因為它是最晚升起的天體,今天來介紹M30吧。 M30,NASA 在進行梅西爾馬拉松最後要觀測M30時,只要以較大口徑的雙筒望遠鏡觀測就能看到,用口徑更大的單筒就能解析出裡面一顆顆的恆星。既然在春分時要等到太陽即將升起才能觀測到,代表夏天到秋天才是最適合觀測它的季節。當M30被解析成一顆顆的恆星,您可以發現,如同其他球狀星團,M30裡滿滿的衰老恆星在向您眨眼,不過仔細看裡面也有不少藍色年輕恆星,其實科學家也想知道為什麼,這些恆星被稱為藍掉隊星(blue straggler)(其實關於星團的赫羅圖,足夠寫一整篇介紹了)。 It’s like seeing a few kids in the group picture of a rest-home for retired people. It is natural to wonder why they are there. —波隆納大學的Francesco Ferraro,他領導了M30裡關於藍掉隊星的研究 在這篇ESA的新聞中,義大利波隆納大學學者領導的團隊用哈伯望遠鏡研究了這個現象。要形成這種恆星,需要有恆星間質量的轉移,像是在距離太近的雙星系統裡,質量較小的恆星可能從其質量較大的恆星吸取氣體,從而使其變的更熱、更藍。而團隊所歸測的結果是M30曾經在一、二十億年前經歷過核心的坍縮,恆星往星團中心移動,密度變大的情況下就更可能發繩恆星的碰撞或是質量交換的現象,導致現在看到這麼多藍掉隊星。根據波隆納大學Barbara Lanzoni的說法,球狀星團的核心坍縮並不稀奇,但是這是第一次看到星團的核心坍縮影響到恆星群體。 雖然M30連中文名字都沒有,當然也沒什麼傳說故事,但梅西爾馬拉松的勝敗往往決定於它,期待下次比賽天氣晴! 閱讀上一篇:愛是黃道光,美到你發慌 閱讀下一篇:★每周一天體★ M30 閱讀全系列:★每周一天體★系列 參考資料: https://esahubble.org/news/heic0918/ https://familystar.org.tw/content/view/58/105/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