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基本資訊 主題:Starlink, space debris tracking, and more 主持:John Galloway / Chris Gebhardt(兩人皆為 NSF 員工) 來賓:Jonathan McDowell 。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CfA)研究員 。Jonathan's Space Report 執筆者 。錢卓太空望遠鏡科學資料分析小組領導人 ![](https://i.imgur.com/UznAMMx.png) [Link to the video](https://www.youtube.com/embed/-0w0dM_e9a8) 訪談內容摘要 Starlink 與其他大型軌道星座的光害問題 前情提要 包含 SpaceX 在內的多家太空公司都計畫在未來五至十年內發射數千、上萬顆低軌道通訊衛星,建立涵蓋全球的衛星網路。但這些又近又亮的衛星對天文觀測可能造成嚴重衝擊。可參見〈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人造衛星〉。 一些有趣的點 新聞中常看到這類被大量 Starlink「刷卡」的影像,其實是源自 Starlink 剛剛進入軌道時,不僅軌道高度較低,而且衛星們也還都聚在一起,所以才會造成這樣密集而嚴重的刷卡。正式進入運作軌道後的 Starlink 不僅密度較低,亮度也會比較暗。當然,這對天文觀測仍會是影響,但這類圖片可能會使多數人對 Starlink 的影響建立不正確的圖象。 ![](https://i.imgur.com/UwVSSYd.png =500x) Credit: NSF’s National Optical-Infrared Astronomy Research Laboratory/CTIO/AURA/DELVE 升高的軌道高度並不一定是件好事。雖然衛星的亮度下降了,但是軌道高度高的衛星會受到太陽照射的時間也就更長(也就是衛星發亮的時間變多了,可參考這篇)。此外因為高軌道衛星的移動速度慢,因此在攝影上,它們留下的光跡亮度反而可能更高(不過這應該要實際算算才知道)。這樣的效應在軌道高度較高的 Oneweb 等計畫上更加明顯。 對於大型軌道星座的天文衝擊仍有待研究。而且基於軌道和衛星的特性,相關議題都會是全球性的問題。 常見問題 不能用各種軟體或硬體,基於衛星的位置去消除衛星的影響嗎? 答:多數時候,這些方法不足以應付天文研究所需的精度。 不能就把望遠鏡全部都發射到天上去嗎? 答:即使 SpaceX 能夠提供免費的發射,太空望遠鏡的製造和操作本身都非常昂貴。地面望遠鏡在建造、維修、升級等方面還是有太空望遠鏡無法企及的優勢。 太空垃圾與追蹤 (晚點更新) 更多相關訪談連結 同系列訪談第二集 NSF Live: Orbital launch criteria, Kármán line, and Chandra X-Ray Observatory with Jonathan McDowell NASA 線上研討會 Space Policy and History Forum: The History and Politics of Space Junk